永康中古屋,永康中古屋買賣,永康中古屋出售

目前位置:
  1. 首頁
  2. 不動產知識

永康中古屋,永康中古屋買賣,永康中古屋出售.買一間有電梯的便宜中古(透天/別墅/公寓/農舍/大樓/華廈/套房/店面).有雙車位的中古屋大樓,查詢永康中古屋實價登錄行情房價,永康中古二手屋2房3房推薦,請指定台南591中古屋樂屋網好房站-WWW.台南買賣房屋.TW
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
第1頁163165最後頁
共1718筆/共172頁
央行打房血流成河?成屋市場直面限貸令海嘯第一排…專家曝房仲業慘況2024/09/23發佈
央行重手打房,專家認為成屋市場直面限貸令海嘯第一排,房仲業恐面臨寒冬。(示意圖/資料照)

央行重手打房,專家認為成屋市場直面限貸令海嘯第一排,房仲業恐面臨寒冬。(示意圖/資料照)

▲央行重手打房,專家認為成屋市場直面限貸令海嘯第一排,房仲業恐面臨寒冬。(示意圖/資料照)



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被認為是「史上最狠打房」,包含名下有房者再購屋不得有寬限期。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,成屋市場將成為限貸令海嘯第一排,對於外界詢問「房仲業會不會有倒閉潮」,何認為該問的是「活下來的房仲剩多少?」



何世昌在臉書發文表示,朋友詢問「房仲業會不會有倒閉潮?」,他認為這個問題問的不好,應該問「活下來的房仲剩多少?」、「接下來應徵外送員跟Uber司機要不要排隊?」



文章曝光後也引起討論,有網友認為房仲應該不受影響,因為市場推的量還是很大,但何世昌認為若網友指的是新建案推案量,那是代銷負責銷售,房仲主要是賣中古屋,而成屋市場就是這次限貸令海嘯第一排,受到的衝擊更大。



另一名地產網紅Sway則表示,目前有很多投資客及房仲群組哀鴻遍野,受到8月份貸款困難影響,看屋量就掉了3成,如今央行又祭出打房重拳,名下有房者不得有寬限期,導致買房槓桿很難開,重創不少投資客。



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這次選擇性信用管制,「是給投機客一個Lesson(教訓),讓他們有個警覺」,認為房市已經過熱,要Cool down(冷靜)下來。更加碼表示,這次升存款準備率1碼再收回1250億元,央行理事成員評價認為「很Powerful」(夠力)。



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壓抑房市,祭出打房4大重拳:



一、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一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。



二、自然人第二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,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。



三、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、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三戶(含)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。



四、餘屋貸款最高成數由4成降為3成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重拳打房恐傷房市?財經專家曝房價難降2原因:金融股沒反應是暗示2024/09/23發佈

為遏止房市過熱,央行數劑猛藥重拳打炒房,央行總裁楊金龍更直接宣戰,稱要給投資客、投機客一個教訓,但部分人士憂慮恐重傷房市,房仲業更傳出恐會「腥風血雨」的擔憂。對此,媒體人、財經專家於節目《財經一路發》中分析,央行此次出拳確實很重,但不是把房市往死裡打的重手,而台灣房市會一直往上走其來有自,不是央行打房就能解決的問題。



央行19日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擴大房市管制措施在出拳力道堪稱史上最重,以「四記重拳」外加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收緊資金,最重一拳當屬下有房屋的自然人再申辦房貸,不再有「還息不還本」的寬限期,其餘三拳則屬於「加強版」項目,劍指自然人、公司法人及建商。楊金龍也直言,「必須給投資客、投機客lesson(教訓)」、「不是想貸多少就能貸多少」。



對此,阮慕驊20日指出,央行此次出拳確實很重,但不是把房市往死裡打的重手,而楊金龍也言明是為了打消市場認為房市會一直往上走的預期,但問題是台灣房市會一直往上走其來有自,首要原因是台灣面積狹小,地狹人稠的地理因素是房價會長期往上走高的原因,這也不是央行打房就能解決的問題,「你不可能生出更多的土地面積出來。」



阮慕驊續指,其次是台灣超額儲蓄非常嚴重,過去幾年每年都達3兆元,今年主計總處更預估會到4.2兆元,這些企業、民間沒有被用來做投資的錢,與外貿順差有絕對關係,但這些沒有投資的錢,若未來不往房市或股市流,「那不是奇怪嗎?自然他會往房市跟股市流,你現在定存利率那麼低,資金不可能永遠閒置在那邊。」因此,整個問題仍跟宏觀的貨幣環境有關。



營建股跌停、金融股沒反應 阮慕驊:房價不會大跌



對於房市的未來發展,阮慕驊提到,部分分析師認為營建股跟金融股20日會雙雙下跌,但今日只有營建股走跌,雖跌勢超乎外界預期,許多營建股都直接下殺到跌停板,而金融股則是沒有太大反應,這反而是比較好的狀況,否則若金融股也同步下挫,恐致外界擔憂房價將崩跌,影響銀行不動產授信資產安全,儘管相關抵押品不是整體的全部,但若房價崩跌,對銀行絕對不好。



阮慕驊分析,金融股20日未重挫,隱約藏著市場並不認為央行打房會使房價大跌的暗示,而房價不會大跌,則是因為央行也僅是想把過熱的房市撲滅,不是真的想把房市打死或打趴到地上,因為房價打大跌下去,首當其衝就是銀行,次貸風暴的前車之鑑仍然殷鑑不遠,「所以從銀行股上漲、金融股上漲,看起來基本上房價,我個人覺得要被打到大跌的機率是不大的。」



阮慕驊解釋,央行打房會導致部分有房族因此拋售房產的機率不大,且不動產的價格是有僵固性,這也是不動產的資產特性,易漲難跌,如同金價也是同個道理,「你黃金放在那個地方,又不會生出另外一個黃金出來。」其次是房價打到的多僅是流動性問題,後續預售屋、中古屋的交易會大幅縮減,但價格不見得會被打到,房價也許會漲不動,卻不至於會大幅下跌。



至於央行此次出重拳可能波及的族群,阮慕驊則說,取消寬限期會打到部分-不想付本金的小資族,繼承族、有意先買後賣的換房族也會被打到,包租公、包租婆則是絕對會被打到,主要是這4類人。阮慕驊也說,「後續台灣的房市,我想會進入到一段比較冷清的時間,但你說整個房市就此完蛋、GameOver,可能也稍微重了一點,我覺得不至於,現在在風頭上,總是會風頭過。」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第七波管制上路 卓揆:打炒房2024/09/23發佈

央行推出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上路,出拳力道堪稱史上最重。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強調,新政策是「打炒房」,不是打房,期盼政策推動能有效減少炒房行為;事實上,央行在最強打炒房措施前,銀行因房貸額度吃緊實施的「限貸令」,已經燒向新青安,根據財政部公布8月新青安貸款,不論受理戶數、撥貸金額已出現雙降的現象。



卓榮泰表示,新政策不是打房是「打炒房」,對於囤房或是有過多房屋在手上沒充分利用給予管制,尊重央行充分討論後的政策,盼得到大家支持;藍委則提醒,應有配套措施,否則受影響將不僅是房市,而是金融經濟生機。



卓榮泰指出,政府要長期推動國家社會居住正義、青年居住需求,盼從政策上實施後,進一步看能否有效減少炒房行為,讓房市正常發展。



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肯定央行重拳打擊投機客、投資客,若房價冷靜下來,措施是立意良善,但是考慮到「繼承持分」房產問題,許多民眾繼承持分的房屋,面積小、價值低,若因此不能有寬限期,對他們購屋會產生極大衝擊,呼籲盡速修正,以免加重真正需要購房民眾的負擔。



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說,急症當然要下重藥,但這次措施範圍已經從「重點地區」,擴大到「全台適用」,力度大、衝擊空前未有,央行必須關注市場的最新動態、機動調整,房市穩健降溫是全民的期待,若是一棒打死,重傷的恐怕不僅是房地產,更擴及金融及經濟生機。



央行還沒出重拳,銀行限貸令已開始發酵了;根據財政部公布8月新青安貸款,受理戶數6226戶,月減8.5%;受理金額511.21億元,月減6.1%;撥貸戶數5684戶,月減27.8%,撥貸金額452.82億元,月減27.3%。



起因於財政部6月底對新青安開始清查,使不少貸款戶未來有轉租打算者,申貸新青安開始卻步,7月受理件數與金額已轉趨下滑,加上銀行逼近《銀行法》72之2,不動產貸放款面臨存款與金融債3成警戒線,因此緊縮房貸政策,8月新清安受理、撥貸皆雙雙下滑。



8月受理戶數較7月減少的公股銀,有土銀、彰銀、一銀、華銀;而撥貸件數減少有台銀、土銀、兆豐銀、彰銀、合庫、一銀、華銀與台企銀,8大公股銀撥貸腳步皆減緩了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千宅交屋潮挫在等 「金龍海嘯」重災區是這個城市2024/09/23發佈

央行出重拳打房,其中第2戶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,信用管制區域也從七大都會區擴及全台,衝擊即將交屋並申貸之消費者。依照慣例,建商取得使照後需於6個月內通知交屋,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統計,觀察全台除七大都會區之外,2024年4月至2024年7月各縣市核發住宅使照量,僅彰化縣使照量破千宅,也就是說,彰化成為此波「金龍海嘯」第一波受災戶。



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,此波打房措施除了第二戶限貸令擴及全台,另規範名下有屋者第一戶購屋貸款無寬限期,重重打擊全台換屋族群,尤其近期受限於銀行滿水位等議題,過去購置預售屋即將交屋民眾申購已需排隊,如今都會區以外居民購屋貸款又需多準備自備款,購屋負擔可謂重中之重,成為此波「金龍海嘯」第一波受災戶。



根據內政部數據,觀察各縣市自2024年4月起,截至最新資料2024年7月為止,所核發純住宅使照數量以彰化縣達1,648宅最多,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,彰化縣近期受惠於台中房市外溢,房價成長幅度有目共睹,同時在疫情過後台商回流,本身即有不少傳產「隱形富豪」的彰化縣,換屋需求有待滿足,為當地創造不少市場,吸引建商加碼進駐,為區域新案市場創造供給,但疫情後這波交屋潮適逢限貸風波,恐讓區域新案市場遭遇不小衝擊。



賴志昶提醒,近年央行數次信用管制劍指多戶族與投資置產族群,且再次鎖緊各行庫水龍頭,或將迫使大開槓桿的投資客資金周轉出現難度,或將出脫手中物件以斷尾求生,有助於緩解目前市場上供給不足問題,至於是否出現民眾期待已久的房價下修,早期入手預售買方可透過轉約解套,或乾脆解約以防斷頭,但此時因應市場,買方可獲較大議價空間,若賣方心態願意調整,可望以「甜甜價」入手心儀物件,因此建議消費者不彷趁局勢巨變之際大膽議價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剖析史上最重房市管制 專家:央行欲破房市不敗信仰2024/09/23發佈

央行19日宣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被視為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政策,震驚市場,總裁楊金龍更直接向投資客宣戰,展現去除房市過度槓桿的決心。專家直言,3指標顯示房市已成未爆彈,央行必須「打破台灣人對於房價一直會上升的迷思跟神話」。



央行19日舉行理監事會,決議升準不升息、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4大措施包含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,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,以及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,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等作法。



央行加碼信用管制,其中自然人第2戶最高貸款成數降至5成、範圍擴大至全國,早在市場預料之中,但史無前例將有房者納管,名下已有房屋者的第1戶貸款,都無法享有寬限期,且同時搭配升準1碼、緊縮資金,被視為「史上最強組合拳」。



最重管制釋警訊?3指標凸顯房市已成未爆彈



楊金龍在19日記者會上說明房市管制措施時,多次提出,社會大眾必須以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事件、2007年至2008年間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為殷鑑,強調央行要打擊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。



央行為何嚴陣以待,因為全體銀行放款、個別銀行不動產放款,以及台灣不動產貸款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比重等3指標顯示,在信用資源過度傾斜至不動產的情況下,房市已成未爆彈,哪天遇到意外事件,戳破泡沫,不只房市遭殃,金融體系大受衝擊之下,將對台灣帶來全面性重挫。



觀察全體銀行放款情況,以今年8月底數據和2018年底相比,不動產貸款餘額增幅59.6%,遠高於總放款餘額增幅47.5%、以及其他放款餘額增幅41.1%,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增加2.8個百分點至37.5%,均顯示當前銀行信用資源向不動產相關部門傾斜。



再看個別銀行從2018年底至今年8月底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,央行盤點放款規模大且對平均貸款集中度貢獻較高的銀行,發現有銀行今年8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衝上40%,相當驚人,相較2018年底大增11.3個百分點,且集中度衝破4成者,不只一家。



另外,觀察台灣不動產貸款占GDP比率,疫情之後持續走高,並於今年8月升抵56.45%。



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說明,疫情過後,台灣股市、房市同步飆漲,為何要特別嚴肅看待房市問題?因為兩者本質不同,「房子是標準的槓桿產品」。



林啟超直言,小資族買股票大多用自己的現金,但多數人買房是透過貸款槓桿購入,或許目前台灣情況不至於演變成日本資產泡沫、美國次貸危機,但近年中國房地產問題產生的骨牌效應,確實值得警惕。



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感嘆,信用資源傾向不動產到了可怕地步,在健康情況下,市場資金應該多數流向投資實體經濟,台灣反其道而行,被房地產吸走;房地產儼然成為商品、甚至性質趨向珠寶,成為累積財富的炫耀財。



避免買房成信仰 央行扛起風險管理重責



「總裁最重要的訊號,是要打破台灣人對於房價一直會上升的迷思跟神話」,林啟超指出,如果愈來愈多人信奉房地產永遠會往上,將產生行為扭轉,社會資源持續湧向不動產部門,推高房價後,同步拉高貸款,又再加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攀升的現象。



近年房市熱絡,房地產永遠向上的信仰逐步成形,林啟超表示,新青安方案上路後,因為享有5年寬限期,聽過不少年輕人趕著進場,寬限期內因不需還本,資金壓力較低,繼續做投資操作,房子則等著增值,繼續增貸,或是寬限期後賣掉賺價差。



邱俊榮也說,信用資源過度傾斜,已經對其他部門造成排擠效果;實務上便有中小企業向銀行借款,即便有信保基金保證9成5,銀行仍寧願優先承做給土建融,「市場資金很多,但能流到實體經濟的部分很少」。



林啟超表示,金融業是所有產業當中負債最高的業別,銀行的錢又是大眾的存款,一旦房市反轉,影響不只是個人繳不出貸款,後續衍生法拍、銀拍,以及銀行大到不能倒等問題,政府得花相較現在數倍的心力收拾殘局,甚至動用納稅人的錢救市。



楊金龍也在記者會上引用美國前聯準會(Fed)主席葛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的說法,直言泡沫是很難觀察的,央行常在泡沫破滅後收拾殘局。



但楊金龍表示,正因為如此,央行才必須進行預防性措施,因為房地產不像其他市場有修正機制,往上走後,一不注意就會硬著陸,最好是在適當時機做適當措施,讓房市軟著陸。



林啟超說,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,全球多數央行認為只須肩負就業、物價等傳統職責,對於要不要處理泡沫,看法分歧;但金融海嘯過後,市場意識到央行也應重視金融穩定,否則泡沫破裂後,金融可能回過頭來影響就業及通膨。



「央行一方面想刺破泡沫,又怕泡沫破裂」,邱俊榮分析,雖然升息更有效,但可能導致房貸族負擔加重,而且政府其他貸款利息是否要繼續吸收,又是個難題,央行在多方考量之下做出的決策,從導正信用資源分配、去除槓桿下手,是很合理的作法。



邱俊榮也說,央行加碼管制力道,但仍為首購族開路,清楚彰顯政府立場,若是自住需求而買房,不受影響,但房市泡沫必須消除,否則台灣處在「拚命蓋一堆很貴的房子、賣給買不起的人」,這樣的經濟行為是無法永續的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市管制首納有房者無寬限期 央行:持分房屋者適用2024/09/23發佈

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首次將名下有房者納入管制,不過新增規定讓民眾霧煞煞。央行最新問與答做出解釋,名下房產不以「住宅」為要件,若是持有商辦、農舍同樣受規範,此外,兄弟姐妹共同繼承持分房屋,原則上也納入管制,不過央行強調換屋族適用協處措施,不受全台限貸5成影響。



央行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祭出4大措施,其中最受矚目的是「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之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」,且自9月20日起實施。



為了解答外界疑惑,央行修正「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問與答」內容,載明何謂「名下有房屋者」,如果名下房屋已出售,是否可豁免,以及換屋族是否受影響。



央行指出,金融機構認定自然人名下有無房屋,是以「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」借款人名下有無建物(包括建物權狀未含「住」字樣者)來確認。換言之,以前央行作法是「認貸不認房」,如今調整為「認房」,只要自然人名下有房屋,即便是第1戶購屋貸款,也不得有寬限期。



央行補充,借款人名下房屋認定不是以住宅為要件,只要名下有房產,不論辦公室、農舍,都適用此規定。



實務上,也存在民眾與兄弟姐妹共同繼承持分房屋的狀況,造成「自然人名下無房貸,但有持分房屋」,央行表示,這類人申辦購屋貸款時,同樣受到自然人第1戶購屋貸款無寬限期的限制。



不過央行官員補充,若持分低於一定比例,將依金管會對「無自用住宅」的認定,除了名下無自用住宅者,若借款人名下如持有共有持份的住宅,其持分換算面積未滿40平方公尺且戶籍未設於該處者,仍視為無自用住宅。



央行官員說明,若持分很低,視為無自用住宅時,這類人只要符合條件,基本上可以走新青安方案,而央行管制已將新青安排除在外,首購族不受影響。



至於自然人曾經有房,但名下房屋已經出售,央行說明,只要經承貸金融機構查證屬實,就可排除在這次房市管制的範圍之外。



央行補充,借款人賣出房子後,會拿到銀行的塗銷抵押權證明,銀行也會將資料轉給聯徵中心,確認完全清償,不過在聯徵中心註記前,可能存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差,這部分只要銀行查證屬實,自然人因名下已無房屋,自然不在管制範圍內。



外界最關心的換屋族是否受影響,央行問答集指出,即便自然人名下無房貸,主張有實際換屋需求,擬申辦第1戶購屋貸款,只要名下有房,貸款條件仍受央行規定限制。



不過央行官員說明,換屋族受限的部分,僅是寬限期取消,但貸款成數沒有受到全國第2戶最高僅貸5成的限制,因為央行延續先前的協處措施,換屋族1年內賣房,就不受第2戶限貸5成約束,至於實際可貸成數,就回歸個人條件與銀行核貸狀況。



央行說明,取消寬限期的作法,是要降低借款人財務槓桿操作,避免透過3年、5年的寬限期「以小搏大」,同時強化銀行授信風險控管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2000萬該買竹北房或0050?達人4點分析很實用:超嚴打房會綁住資金、侵蝕獲利2024/09/23發佈

央行祭出史上最嚴打房組合拳,名下有房者,首貸無寬限期,第2戶房貸由6成降至5成,並從新竹、六都擴大至全國,要打破房價看漲預期,最先倒楣的是投機客、換屋族和營建股。假設現在有2千萬,在股房都超漲下,該投資竹北房或買大盤ETF呢?房仲達人「Lin's竹北房產筆記」認為,買竹北房就是看好科技業,而大盤ETF代表0050年化報酬率10%很不錯,重點是要選自己擅長的領域,才能抱得住並獲利出場。



「Lin's竹北房產筆記」在臉書表示,客人已有自住房,手上有2千萬現金,不知該投資竹北房還是買大盤ETF?他先講結論,這是萬年的股房比較文,投資什麼都可以,但一定要選擇投資自己擅長並熟悉的領域,這樣才能抱到最後,並微笑出場。



如果只是跟風投資,卻忽略自己可承受的風險,當市場有風吹草動,很容易殺殺,賣在阿呆谷(低點),投資首要求穩(信心是穩固的根基),然後才是追求投報率。



進場前先設好3策略,比如預計停利點、資金要放多久、做好最壞打算等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出大招 外銀:房市軟著陸2024/09/23發佈

中央銀行19日會議祭出打房新措施,並下調了貸款價值比、上調存款準備率,基準利率不變則維持不變。外銀指出,預計台灣央行會在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四季,繼續維持基準利率2.00%的水位,雖目前信用管制比以往更嚴格,但過去20年房價的重大修正時期均未跌逾10%,房市和整體經濟預計將實現軟著陸,除非主要經濟體發生衰退,觸發外部衝擊。



外銀分析,央行採取的三管齊下策略,包括調整貸款成數、提高存款準備率及道德勸說,已開始對房貸市場產生影響,根據銀行公會的最新數據,部分銀行的房貸利率已上調至2.6%,高於市場平均利率的2.2%,亦有11家銀行報告了分配循序、定期分配、審核時間拉長或限額等房貸限制措施,以控制房貸放款比例。



此外,根據主要房地產仲介公司的報告,8月份房地產交易量顯著下滑,永慶房屋、住商不動產、台灣房屋及中信房屋,分別提出了8%、17.4%、15.9%及2.5%交易量下跌的觀察,反映房市受到影響。



儘管房市有降溫跡象,但外銀認為,台灣房市預期將實現軟著陸,由於台灣在過去20年經歷了兩次房市的重大修正,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,以及2014~2016年間的緊縮時期,但這兩次修正,房價跌幅均未超過10%。



外銀指出,即使目前的信用管控比以往更為嚴格,但基準利率仍比2008年8月的高峰低162.5個基點,存款準備率也比當時低25個基點,稅收措施相較2014~2016年期間的房地產交易稅和非自住住房稅,顯得相對溫和,因此除非主要經濟體發生衰退,觸發外部衝擊,否則房地產市場和整體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,房價不至出現劇烈波動。



對於央行的利率政策,外銀認為,自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四季,預期將維持基準利率2.00%不變,且由於預期通脹壓力在未來一年內將有所緩解,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不大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重手打炒房 代銷大老提三看法2024/09/23發佈
央行重手打炒房,代銷大老提三看法。(王莫昀攝)

央行重手打炒房,代銷大老提三看法。(王莫昀攝)

王莫昀/台北報導



央行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令房巿人心惶惶,消費者怕購屋貸不到款,不動產業者憂心巿場受到衝擊,不過,代銷龍頭甲山林總經理張境在表示支持政府政策。直言央行這次打炒房,等於是將房巿現有泡沫刮除,有助巿場長遠的發展。



張境在表示,這波央行打炒房政策力度,與以往相比,強上許多,主要是因為房價和房屋供應量增幅較大。



雖然市場對於打房政策的反應是恐慌的,建商和銷售公司也感到不安。惟張境在認為,政府政策目標,是希望透過調控,讓房市更健全,尤其是對炒作行為進行抑制。



不過,張境在也指出,政府應全力支持首購和自用消費者的購屋貸款,讓這些群體更便利地獲得貸款、縮短申請時間,貸款成數也不受到打炒房影響。



張境在指出,目前台灣經濟成長表現良好,在美國聯準會降息後,台灣巿場資金更加動活躍。反觀營建業的施工成本不斷上漲,這從政府重大工程發包預算多不斷追加可看出,加上土地成本不便宜,預期房市價格未來降價機會不會很大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祭史上最重房市管制 專家:欲打破房市不敗信仰2024/09/23發佈

央行19日宣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被視為史上最重房市管制政策,震驚市場,總裁楊金龍更直接向投資客宣戰,展現去除房市過度槓桿的決心。專家直言,3指標顯示房市已成未爆彈,央行必須「打破台灣人對於房價一直會上升的迷思跟神話」。



央行19日舉行理監事會,決議升準不升息、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4大措施包含新增規範自然人名下有房屋者,第1戶購屋貸款不得有寬限期,以及自然人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由6成降為5成,並擴大實施地區至全國等作法。



央行加碼信用管制,其中自然人第2戶最高貸款成數降至5成、範圍擴大至全國,早在市場預料之中,但史無前例將有房者納管,名下已有房屋者的第1戶貸款,都無法享有寬限期,且同時搭配升準1碼、緊縮資金,被視為「史上最強組合拳」。



最重管制釋警訊?3指標凸顯房市已成未爆彈



楊金龍在19日記者會上說明房市管制措施時,多次提出,社會大眾必須以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事件、2007年至2008年間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為殷鑑,強調央行要打擊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。



央行為何嚴陣以待,因為全體銀行放款、個別銀行不動產放款,以及台灣不動產貸款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比重等3指標顯示,在信用資源過度傾斜至不動產的情況下,房市已成未爆彈,哪天遇到意外事件,戳破泡沫,不只房市遭殃,金融體系大受衝擊之下,將對台灣帶來全面性重挫。



觀察全體銀行放款情況,以今年8月底數據和2018年底相比,不動產貸款餘額增幅59.6%,遠高於總放款餘額增幅47.5%、以及其他放款餘額增幅41.1%,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增加2.8個百分點至37.5%,均顯示當前銀行信用資源向不動產相關部門傾斜。



再看個別銀行從2018年底至今年8月底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,央行盤點放款規模大且對平均貸款集中度貢獻較高的銀行,發現有銀行今年8月底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衝上40%,相當驚人,相較2018年底大增11.3個百分點,且集中度衝破4成者,不只一家。



另外,觀察台灣不動產貸款占GDP比率,疫情之後持續走高,並於今年8月升抵56.45%。



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說明,疫情過後,台灣股市、房市同步飆漲,為何要特別嚴肅看待房市問題?因為兩者本質不同,「房子是標準的槓桿產品」。



林啟超直言,小資族買股票大多用自己的現金,但多數人買房是透過貸款槓桿購入,或許目前台灣情況不至於演變成日本資產泡沫、美國次貸危機,但近年中國房地產問題產生的骨牌效應,確實值得警惕。



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感嘆,信用資源傾向不動產到了可怕地步,在健康情況下,市場資金應該多數流向投資實體經濟,台灣反其道而行,被房地產吸走;房地產儼然成為商品、甚至性質趨向珠寶,成為累積財富的炫耀財。



避免買房成信仰 央行扛起風險管理重責



「總裁最重要的訊號,是要打破台灣人對於房價一直會上升的迷思跟神話」,林啟超指出,如果愈來愈多人信奉房地產永遠會往上,將產生行為扭轉,社會資源持續湧向不動產部門,推高房價後,同步拉高貸款,又再加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攀升的現象。



近年房市熱絡,房地產永遠向上的信仰逐步成形,林啟超表示,新青安方案上路後,因為享有5年寬限期,聽過不少年輕人趕著進場,寬限期內因不需還本,資金壓力較低,繼續做投資操作,房子則等著增值,繼續增貸,或是寬限期後賣掉賺價差。



邱俊榮也說,信用資源過度傾斜,已經對其他部門造成排擠效果;實務上便有中小企業向銀行借款,即便有信保基金保證9成5,銀行仍寧願優先承做給土建融,「市場資金很多,但能流到實體經濟的部分很少」。



林啟超表示,金融業是所有產業當中負債最高的業別,銀行的錢又是大眾的存款,一旦房市反轉,影響不只是個人繳不出貸款,後續衍生法拍、銀拍,以及銀行大到不能倒等問題,政府得花相較現在數倍的心力收拾殘局,甚至動用納稅人的錢救市。



楊金龍也在記者會上引用美國前聯準會(Fed)主席葛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的說法,直言泡沫是很難觀察的,央行常在泡沫破滅後收拾殘局。



但楊金龍表示,正因為如此,央行才必須進行預防性措施,因為房地產不像其他市場有修正機制,往上走後,一不注意就會硬著陸,最好是在適當時機做適當措施,讓房市軟著陸。



林啟超說,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,全球多數央行認為只須肩負就業、物價等傳統職責,對於要不要處理泡沫,看法分歧;但金融海嘯過後,市場意識到央行也應重視金融穩定,否則泡沫破裂後,金融可能回過頭來影響就業及通膨。



「央行一方面想刺破泡沫,又怕泡沫破裂」,邱俊榮分析,雖然升息更有效,但可能導致房貸族負擔加重,而且政府其他貸款利息是否要繼續吸收,又是個難題,央行在多方考量之下做出的決策,從導正信用資源分配、去除槓桿下手,是很合理的作法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第1頁163165最後頁
共1718筆/共172頁
聯絡資訊
公司圖片
地址:台南市永康區小北路30號
網站QR Code
http://www.台南買賣房屋.tw-Web-QR-Code
網站資訊
瀏覽人數:34,335
房仲登入:登入
免責聲明:House-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,僅提供會員查詢-永康中古屋,永康中古屋買賣,永康中古屋出售-等房屋資訊參考,並不涉入任何諮詢、交易。 物件(服務)聯絡人公佈的資訊、文字、照片、圖形、產權、廣告內容、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,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,皆與House-Info房屋網站無關,所有商標、文章、名稱等版權,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!